【冢中枯骨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冢中枯骨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坟墓中的干枯骨头”。它常用来形容那些已经死去、失去生命活力的人或事物,有时也带有贬义,用来讽刺那些没有实际能力、只图虚名或已无用之人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解释 |
冢中枯骨 | 指坟墓中的干枯骨头。比喻已经死去、失去作用的人或事物,也可用来讽刺没有实际能力、徒有虚名的人。 |
二、来源与用法
“冢中枯骨”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此乃冢中枯骨,何足为惧!”意思是说对方不过是死人而已,不值得害怕。后来这个词语被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,多用于贬义。
-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
- 用法:多用于贬义,形容无用之人或事物
- 感情色彩:贬义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死人、尸骨、无用之人、废人 |
反义词 | 活人、有用之人、有作为者、英雄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贬义使用:
- “他不过是个冢中枯骨,怎么可能成大事?”
- “这公司早就成了冢中枯骨,毫无生机。”
2. 文学引用:
- 在小说或历史剧中,常用来形容旧势力的衰落或失败者。
五、总结
“冢中枯骨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,原意指坟墓中的枯骨,引申为已经失去作用、毫无价值的人或事物。在现代语境中,常用来讽刺那些没有能力、徒有虚名之人。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