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】“以逸待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孙子·军争篇》:“以近待远,以逸待劳,以饱待饥。”意思是:在战争或竞争中,利用自己处于有利、轻松的状态,等待对方疲惫、被动的时候再采取行动,从而取得优势。这个策略强调的是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通过心理和体力上的对比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以逸待劳 |
拼音 | yǐ yì dài láo |
出处 | 《孙子·军争篇》 |
含义 | 利用自身轻松状态,等待对方疲劳时再出击,取得胜利 |
用法 | 多用于军事、商业、竞技等竞争场合 |
近义词 | 以静制动、后发制人 |
反义词 | 疲于奔命、仓促应战 |
二、成语的使用场景
1. 军事战略
在古代战争中,将领常采用“以逸待劳”的战术,比如诸葛亮在北伐时多次采用此策略,避免与魏军正面硬拼,而是等待敌军疲惫后再发动攻击。
2. 商业竞争
在市场竞争中,企业可以采取“以逸待劳”的策略,例如在市场尚未成熟时保持低调,等到对手投入大量资源后,再迅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。
3. 体育竞技
在比赛中,选手可以通过调整节奏,让对手先消耗体力,然后在关键时刻发力取胜。
4. 日常生活
在日常生活中,“以逸待劳”也可以理解为合理安排时间,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最佳状态应对挑战。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场景 | 应用方式 | 结果 |
商业谈判 | 先观察对方需求,不急于回应 | 掌握主动权,获得更有利条件 |
学习考试 | 均衡作息,避免临时抱佛脚 | 考试状态稳定,发挥更佳 |
人际关系 | 不急着处理冲突,冷静思考 | 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,减少误会 |
四、总结
“以逸待劳”是一种智慧的策略,强调的是在合适的时机、以最佳的状态去应对挑战。它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,也广泛应用于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。掌握这一策略,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压力和竞争时更加从容不迫,提高成功率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典故,可继续查阅《孙子兵法》或其他经典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