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】“乐不思蜀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。原意是形容刘禅在被魏国俘虏后,安于现状、不思复国,甚至在魏国过着安逸的生活,还说“此间乐,不思蜀”。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安于现状,忘记了自己的根本或过去,缺乏进取心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乐不思蜀 |
拼音 | lè bù sī shǔ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 |
原意 | 刘禅在魏国安于享乐,不再思念蜀地 |
现代用法 | 形容人安于现状,忘记过去的苦难或责任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那些没有上进心、缺乏理想的人 |
二、典故背景
“乐不思蜀”最早出现在《三国志》中,讲的是蜀汉后主刘禅在亡国后被带到魏国,生活富足,但他却对魏国的安逸生活感到满足,甚至表示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一种安于现状、忘本的行为。
三、现代应用举例
场景 | 例子 |
工作环境 | 某员工在公司工作多年,只求安稳,不愿学习新技能,被人说“乐不思蜀” |
学生状态 | 有些学生考上大学后,沉迷游戏,不思进取,家长担心其“乐不思蜀” |
人生选择 | 有人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,但适应后却不想回去,有人说他“乐不思蜀” |
四、总结
“乐不思蜀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。它提醒人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安逸而忘记初心和目标。在现代社会中,保持进取心和责任感尤为重要,避免成为“乐不思蜀”的人。
注意: 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,结合了历史背景与现代用法,旨在提供清晰易懂的解释,降低AI生成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