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】一、
《短歌行》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曹操所作的一首乐府诗,全诗情感深沉,语言质朴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、对贤才的渴望以及建功立业的壮志。诗中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叹,也有对理想追求的执着,体现了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。
全诗以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开篇,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。随后通过引用《诗经》中的句子,表达对贤才的渴求;又以“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”比喻贤才难求,进一步深化了主题。最后以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收尾,展现出曹操礼贤下士、广纳人才的政治抱负。
二、原文、翻译与赏析表格
原文 | 翻译 | 赏析 |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 | 面对美酒应当歌唱,人生能有多少时间? | 开篇点题,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,奠定全诗悲凉而激昂的情感基调。 |
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 | 好比早晨的露水,逝去的日子太苦涩。 | 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短暂,增强诗意的感染力。 |
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 | 情绪慷慨激昂,但忧愁难以忘怀。 | 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,既有豪情,又有忧虑。 |
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 |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?只有酒可以。 | 以酒解忧,体现诗人借酒抒怀的无奈和孤寂。 |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 | 那穿着青色衣领的学子,让我思念不已。 | 引用《诗经》,表达对贤才的深切怀念。 |
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 | 只因你的缘故,我一直在沉思。 | 进一步强调对贤才的渴望与等待。 |
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 | 鹿儿鸣叫着,吃着野外的艾蒿。 | 借用《诗经》意象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。 |
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 | 我有尊贵的客人,弹琴吹笙相迎。 | 展现曹操礼贤下士、待客有道的形象。 |
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 | 明亮的月亮,什么时候才能摘取? | 以月喻贤才,表达对贤才的仰慕与渴求。 |
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 | 忧愁从心中涌出,无法断绝。 | 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。 |
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 | 穿越田间小路,特意前来探望。 | 描写贤才来访的情景,体现曹操的诚挚之心。 |
契阔谈讌,心念旧恩。 | 久别重逢,畅谈欢宴,不忘昔日恩情。 | 表现曹操重视友情、珍惜人才的胸怀。 |
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 | 月亮明亮,星星稀疏,乌鸦向南飞去。 | 以自然景象烘托气氛,渲染出一种孤寂感。 |
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 | 围绕树木飞了三圈,哪一棵可以栖息? | 比喻贤才无处依托,暗含曹操对人才流失的担忧。 |
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 | 山不嫌高,海不嫌深。 | 用自然现象比喻曹操的胸怀宽广。 |
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 | 周公一饭三吐,天下人心归附。 | 借古喻今,表达曹操希望像周公一样广纳贤才、统一天下的抱负。 |
三、结语
《短歌行》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,更是一部展现曹操政治抱负与人格魅力的作品。它融合了历史典故、自然意象与现实情怀,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,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思想内涵上,都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