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原文及翻译

2025-09-29 00:00:52

问题描述:

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原文及翻译,急!求解答,求别无视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9 00:00:52

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原文及翻译】一、文章总结

《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》是一篇记述顾炎武(字亭林)一生勤奋好学、终身不辍的传记性文字。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,展现了顾炎武从小到老始终手不释卷、刻苦读书的精神风貌,体现了他治学严谨、求知若渴的品格。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顾炎武个人的学习态度,也传递了古代士人重视学问、不断进取的价值观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亭林先生自少至老,手不释书。 亭林先生从少年到老年,手中从未放下过书本。
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 每次有所领悟时,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。
尝夜读,忽觉,而灯已尽。 曾经在夜里读书,忽然醒来,发现灯已经燃尽了。
乃取竹片,以指画地,默诵其文。 于是拿起竹片,在地上用手指写字,默默地背诵文章。
其勤如此,故能成大业。 他如此勤奋,因此能够成就大事业。
后人称其为“读书不倦,学而不厌”之典范。 后人称赞他是“读书不倦、学而不厌”的典范。

三、内容分析

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、史学家和文学家,他的治学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文中提到的“手不释书”、“欣然忘食”、“以指画地”等细节,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学者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形象。这种精神不仅值得现代人学习,也为我们在面对学习压力时提供了激励。

此外,文章虽短,但语言凝练,结构紧凑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它不仅是对顾炎武个人的赞美,更是对一种精神品质的弘扬。

四、结语

《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》虽为一篇短文,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学习是一种习惯,也是一种态度。只有持之以恒,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