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山市原文及翻译】《山市》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一篇短文,通过描写一座虚幻的“山市”景象,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奇观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本文以原文加翻译的形式呈现,并结合内容进行简要总结。
一、原文
> 奂山山市,邑八景之一也。然数年恒不一见。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于楼上,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,高插青冥,相顾惊疑,以为是山市。顷之,又见城郭、楼阁,历历在目,遂为真。俄而,风定天清,一切皆无。或曰:“此非山市,乃蜃气耳。”
> ——《山市》(节选)
二、翻译
> 奂山的山市,是当地八大景观之一。但多年难得一见。孙禹年公子和朋友在楼上喝酒时,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塔拔地而起,高高地刺入天空,大家互相看着感到惊讶疑惑,以为这就是山市。不久之后,又看见了城市、城墙和楼阁,清晰可见,于是认为是真的。过了一会儿,风停了,天空晴朗,一切都不见了。有人说:“这不是山市,而是海市蜃楼罢了。”
三、与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作品名称 | 《山市》 |
作者 | 蒲松龄(清代) |
出处 | 《聊斋志异》 |
文体 | 短篇文言散文 |
主题 | 描写自然奇观“山市”,体现虚实之间的界限 |
主要意象 | 孤塔、城郭、楼阁、蜃气 |
写作手法 | 意境描写、虚实结合、语言简洁 |
现实意义 | 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思考,警示世人不可轻信虚幻 |
语言风格 | 文言文,凝练含蓄,富有画面感 |
四、总结
《山市》虽篇幅短小,却寓意深远。文中通过对“山市”这一奇异景象的描写,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化,也暗含了对世间真假难辨现象的反思。蒲松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画面,令人回味无穷。文章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,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。
通过这篇短文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文的魅力,也能从中领悟到做人处世的道理:面对未知的事物,应保持理性与冷静,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