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拟行路难其四原文及翻译】《拟行路难·其四》是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,属于《行路难》组诗之一。这首诗通过描写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,抒发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和内心的苦闷。以下是对该诗的原文、翻译及。
一、原文
拟行路难·其四
鲍照
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流。
人生亦有命,安能行叹复坐愁?
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。
心非木石岂无感?吞声踯躅不敢言。
二、翻译
原文翻译:
倾倒水流在平地上,自然会向东西两边流去。
人生也有自己的命运,怎能总是叹息、忧愁?
我喝酒来安慰自己,举起酒杯却中断了歌唱《行路难》。
我的心不是木头石头,怎么会没有感触?
只能忍住悲伤,徘徊不前,不敢说出心中的话。
三、
本诗通过“泻水”这一自然现象,比喻人生的不公与命运的安排。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,但又因身处困境而无法直言。诗中既有对命运的无奈,也有对自我压抑的反思,情感深沉,语言质朴。
四、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诗题 | 拟行路难·其四 |
作者 | 鲍照(南朝) |
体裁 | 乐府诗 / 五言古诗 |
主题 | 对人生不公的感慨、命运的无奈、内心压抑的情感 |
艺术手法 | 借物喻人、对比、反问、心理描写 |
关键句子 | “人生亦有命,安能行叹复坐愁?” “心非木石岂无感?吞声踯躅不敢言。” |
思想感情 | 苦闷、压抑、无奈、隐忍 |
翻译要点 | 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,表达对命运的不满和内心的挣扎 |
五、结语
《拟行路难·其四》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,展现了诗人面对命运时的复杂心境。它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。诗中“心非木石”的感叹,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