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扬眉吐气解释及出处】“扬眉吐气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情绪高昂、精神振奋、志得意满的状态。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,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 | 扬眉吐气 |
拼音 | yáng méi tǔ qì |
释义 | 形容人因高兴、得意而神采飞扬,情绪高涨,充满自信和满足感。 |
近义词 | 精神焕发、意气风发、踌躇满志 |
反义词 | 垂头丧气、郁郁寡欢、灰心丧气 |
二、成语出处
“扬眉吐气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但具体出处在不同典籍中有不同的记载。较为常见的是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
> “扬眉吐气,以舒其愤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抬起头来,挺起胸膛,表达内心的愤怒或不满。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积极的情绪表达,表示人从压抑中解脱出来,重获自信与尊严。
此外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也有类似用法,如:
> “忽见曹操大笑,扬眉吐气,全无惧色。”
这说明该成语在古典文学中已被广泛使用,并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含义。
三、成语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表达成功后的喜悦 | 他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,真是扬眉吐气。 |
描述人精神状态 | 他一走进会场,就显得扬眉吐气,信心十足。 |
表达摆脱困境后的轻松 | 经过多年的努力,他终于扬眉吐气,实现了自己的梦想。 |
四、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
“扬眉吐气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背后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尊严、奋斗和成功的追求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,努力拼搏,最终实现自我价值。
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,“扬眉吐气”都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,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五、总结
“扬眉吐气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既可用于描述个人情绪,也可用于表达群体的精神状态。其历史渊源深厚,文化内涵丰富,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和用法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