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及及原文】一、
“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”是一句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小时候聪明伶俐,但长大后未必有出息。这句话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,原意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人的成长过程中,天赋与后天发展并不一定成正比。
该成语提醒人们不要仅凭小时候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未来,强调后天的努力和环境的影响同样重要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也常被用来警示家长或社会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早期表现,而忽视其长期发展的可能性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|
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
原文出处 | “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。为设果,果有杨梅。孔曰:‘此是君家果。’儿应声答曰:‘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’其人曰:‘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’” |
字面意思 | 小时候很聪明,长大了未必有成就 |
引申含义 | 不要仅凭小时候的表现判断一个人的未来,后天发展同样重要 |
使用场景 | 警示、劝诫、教育、文学引用 |
现代应用 | 强调全面看待人才成长,重视后天努力 |
相关成语 | 少年得志、大器晚成、才高八斗 |
三、补充说明
该成语最早出现在《世说新语》中,讲述的是孔君平与一个小孩的对话。小孩机智回应,孔君平感叹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这不仅是对小孩才智的肯定,也是对成长不确定性的思考。
在今天,“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”仍然具有现实意义,尤其在教育领域,提醒我们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贴上标签,而是应该关注他们长期的发展潜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世说新语》的内容或相关历史背景,可参考古籍文献或相关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