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雎的注释及中考赏析题】《关雎》是《诗经·国风·周南》中的一首著名诗歌,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首爱情诗之一。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情感,语言质朴自然,意境优美深远。在语文考试中,《关雎》常作为文言文阅读和诗词赏析的考点出现。以下是对《关雎》的注释及中考常见赏析题的总结。
一、原文
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
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
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
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
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
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
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
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
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
二、词语注释
词语 | 注释 |
关关 | 鸟鸣声,形容雎鸠的叫声。 |
雎鸠 | 一种水鸟,象征忠贞爱情。 |
河之洲 | 河中的小洲。 |
窈窕 | 美丽贤淑的样子。 |
淑女 | 善良美好的女子。 |
君子 |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,这里指有德行的人。 |
好逑 | 好配偶。 |
参差 | 长短不齐的样子。 |
荇菜 | 一种水生植物。 |
左右流之 | 在左右两边捞取。 |
寤寐 | 醒着和睡着的时候。 |
思服 | 思念,怀念。 |
悠哉 | 悠长的样子,形容思绪绵长。 |
辗转反侧 | 翻来覆去,形容难以入睡。 |
琴瑟 | 古代乐器,象征和谐美满的生活。 |
友之 | 与她交朋友。 |
芼 | 选择、挑选。 |
钟鼓 | 古代乐器,象征婚礼的喜庆。 |
乐之 | 使她快乐。 |
三、内容理解
《关雎》通过描写一位男子对美丽贤淑女子的倾慕之情,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向往。全诗以自然景物起兴,借雎鸠的鸣叫引出对“淑女”的赞美,再通过采摘荇菜、弹琴奏乐等生活场景,展现男子对爱情的执着与真诚。
四、中考常见赏析题及答案
题目类型 | 题目示例 | 答案要点 |
1. 文体与背景 | 《关雎》出自哪部作品?属于什么体裁? | 出自《诗经》,属于《国风》部分,是民歌体。 |
2. 修辞手法 |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? | 起兴(以雎鸠鸣叫起兴)、对偶、反复。 |
3. 情感表达 |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 | 表达了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之情和追求之心。 |
4. 语言风格 |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? | 质朴自然,富有节奏感,多用重章叠句。 |
5. 主旨理解 |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? | 表现了古代人对爱情的纯洁追求和对理想婚姻的向往。 |
6. 写作手法 | “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”一句有什么作用? | 以采摘荇菜的动作表现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。 |
7. 人物形象 | “窈窕淑女”指的是怎样的女子? | 善良、美丽、贤淑的女子。 |
8. 情节发展 | 全诗的情感是如何发展的? | 由初见心动,到日夜思念,再到渴望亲近,层层递进。 |
五、总结
《关雎》作为《诗经》中的经典之作,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刻画,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真诚与执着。在中考中,考生应重点掌握其内容理解、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,并能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。
如需进一步拓展,可结合《诗经》其他篇目进行对比阅读,有助于提升文言文阅读和诗词鉴赏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