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句二年级下册古诗(绝句二)

导读 大家好,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绝句二年级下册古诗,绝句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那么今天让乐乐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!1、最佳答...

大家好,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绝句二年级下册古诗,绝句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那么今天让乐乐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最佳答案 杜甫《绝句二首》赏析绝句二首① 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②。

2、泥融飞燕子,沙暖睡鸳鸯。

3、 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然③。

4、今春看又过,何日是归年④。

5、① 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)正月,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,准备出峡。

6、二月,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,且严武又 先有信邀请,便于三月间返回了成都草堂。

7、诗即作于初回草堂时。

8、② 迟日,春天的太阳。

9、《诗经·七月》:“春日迟迟”。

10、③ 逾,同愈,更加的意思。

11、欲,如,像。

12、然,同燃。

13、梁元帝《宫殿名诗》:“林间花欲燃”。

14、北周庾信《奉和赵王隐士诗》: “山花焰火然”。

15、王维《辋川别业》:“水上桃花红欲然”。

16、三句均未写出红花与其映衬背景的颜色对比,故皆不如杜甫此 句凝练精警。

17、④ 看,眼看,行将。

18、这是当时的俗语。

19、这是两首即景抒情的小诗。

20、作者此时生活暂有依托,心情较先时舒畅许多,故眼中的万物亦皆闲适自得,这从第一首所描绘的明媚和谐的景物中可以看出。

21、但暮年飘泊、依人作客之感仍难以完全挥去,第二首的结尾两句所流露的正是这样一种惆怅的心境。

22、第一首写融融春日里草堂周围的景象,四句皆对。

23、首句的“迟日江山丽”点明时令,是泛写春景,“丽”字总概出这两首诗的景物特征。

24、春日的骄阳冉冉升起,和煦明媚的春光洒满了山脉、河流、原野、村庄,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丽而富有生机。

25、诗人采用绘画中的点染手法,先粗线条地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轮廓,而后再用浓淡不同的色彩和姿态各异的景物来具体描绘。

26、第二句写原野上到处是盛开的鲜花,如茵的芳草,在惠暖的春风里散发出沁人的馨香。

27、“花草”二字,可以使人联想到春日原野上斑斓绚丽的色彩,春风的吹拂更使这醉人的香气充盈天地。

28、在前两句中,“丽”与“迟日”,“香”与“春风”,都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,而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。

29、三四句由写景到写物,宛如细腻的工笔画。

30、在这惠风和畅、大地回春之际,往来穿梭的燕子正在衔泥叼草,营筑新巢;不远处的江边,一对对鸳鸯正睡在和暖的沙滩上;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。

31、泥土湿融,燕子方可翻飞筑巢;江边沙暖,鸳鸯始能恣意憨睡。

32、而这一切又都是骀荡春风吹拂下的景象,是对“迟日江山丽”的具体渲染。

33、“飞”、“睡”两字,不但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们的不同形态,而且一动一静,相互映衬,使这幅“江山丽日图”更加和谐灵动。

34、诗人对草堂周围的春景的细致描绘,也就是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细细品味,反映出复托身有所的悠闲欣喜心情。

35、第二首在刻画明丽春景的同时,抒发了暮年飘荡羁泊、难返故乡的愁思。

36、春天的锦江水碧波荡漾,鸥鸟在水面上自由地飞翔觅食,碧绿澄澈的江水将鸥鸟的羽毛衬托得更加洁白耀眼。

37、在葱郁的青山下,成片的红花铺满原野,竞相绽放,青翠的山林将盛开的红花比衬得更加鲜艳似火,仿佛马上要燃烧起来。

38、诗人以极见锤炼功力的“碧”、“白”和“青”、“然”四字,构成两组色彩明丽而又对比强烈的生动画面,揭示并强调了景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,可谓深得画法之三昧。

39、而诗人此时的徜徉欣悦之情,也正是藉着这些颜色字来传达并加以强化的。

40、结尾两句笔锋陡转,直抒羁旅之思。

41、眼前的春景虽然明媚怡人,但江山信美非吾土,何况这个春天眼看也就要过去了,自己现在抱着垂老多病之躯,何时才能重返故园呢?“又”字写出了天地光阴流逝之速,自身流寓异乡之久,包含着诗人内心的多少无奈和辛酸啊!诗人此时郁结的愁思,在这幅“丽日江山花鸟图”的反衬下显得更加浓重深沉。

42、全诗以凄凉感伤的问句收束,馀音袅袅,使人低回不已。

43、 全诗写景精工秀丽,语言生动传神。

44、诗人以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来写景抒情。

45、景物之间的比衬,有第一首的三四句的动静相照,也有第二首前两句的色彩反差。

46、在流动传神的描绘中,揭示出了景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,深得物理,使诗意精警且富有层次。

47、前六句所描绘的明媚景物以及流露出的欣喜闲适之情,又与结尾的羁旅愁思构成反差,闲适自得的万物更反衬出诗人的飘泊凄苦,“情为主,景为宾”,收到了“以乐景写哀”、先喜后悲的艺术效果。

48、在章法上,两首诗是全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。

49、开篇点出“迟日江山丽”的景物总体特征,是起。

50、“春风花草香”至“山青花欲然”五句,以工笔来具体描绘明媚春光里的景物,是染,是承。

51、“今春看又过”写出总体观感,收束前七句的景物描写,“又”字开启下句,是转。

52、结句逼出乡愁,是合。

53、章法细密,抒情深曲。

54、可见诗人的“晚节渐于诗律细”(《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》),并不仅仅体现于七律一种体裁,在这两首绝句中也有很好的展现。

本文分享到此完毕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